【简报No.98】教研活动∣“苏陕帮扶”跨时空 两地四校研“三新”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师对“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实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自2019年起,南京市中华中学启动了“三新”背景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围绕“三新”背景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为教学一线输送养分,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2022年10月18日上午,中华中学举行基于“三新”课题研究的课堂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既有一线课堂案例呈现、同课异构碰撞,又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镇安中学蔡欣校长牵线搭桥,镇安中学组织各教研组依托网络,线上收听观摩,全程参与了中华中学上午的教研活动,并于同日下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线下专题研讨交流。

南京市中华中学李雅洁老师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姜宁老师


南京市金陵中学张松年老师

中华中学上午的教研活动有三项:首先,中华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李雅洁老师,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建邺区教研员姜宁老师开设了同课异构课,课题为《几何体的外接球》。其次,课后两位老师针对本课题进行了微课研究汇报。最后,南京市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张松年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做了《自然发展的数学探究活动》的专题讲座。
本次数学教研组观摩研讨活动由原南京一中数学老师,现镇安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田泽华老师主持,校领导蔡欣校长与高一、高二全体及高三部分数学老师参加本次活动,并在高一年级202数学备课室进行了研讨。

活动主持人:数学教研组长田泽华

田泽华老师在上午观摩收看示范课时就指出,此次合作教研非常有意义,不仅可以向外学习,而且可以促进镇安中学数学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镇安中学各个备课组的交流与融合,提高每一位参与者的数学教研水平,进而推进镇安中学数学教研组的建设。因此,田泽华老师建议大家珍惜此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每位老师在观摩结束后认真总结反思,下午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示范课观摩课
下午16:20分,高一、高二全体数学组成员在田泽华老师主持下进行了交流。研讨发言前,田老师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交流观点不分对错,不论高下,只为思想碰撞、互相启迪、共同进步,所以发言可以畅所欲言,甚至鼓励批判性学习交流。二是发言交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进行: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对“三新”的研究思考与融合;专家讲座即数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老师发言记要

原数学教研组组长欧阳福武:

(1)对于分层教学,如何“借用”这两节课呢?建议对于基础一般的班级,姜宁老师的课适合于上第一个课时,李雅洁老师的课适合于上第二节课。(2)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自然发展的数学探究活动”其实质就是教学活动要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组长高屋建瓴,不仅详细总结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和专家的讲座,而且结合我校具体的学情教情给出了富有诊断性的建议,获得了在场全体老师的一致认可和赞佩。

西安铁一中帮扶支教杨欢庆:

两位老师多媒体技术使用很娴熟;李雅洁老师从外接球的定义谈到球心的确定,分别以柱体,椎体,台体为模板归纳总结出一般模型,师生共同参与,所选例题比较典型。

教研室高尧:

两节课课堂真实发生,凸显出两个字:“静”与“进”。“静”可以理解为学生静心、静思,课堂活动静水深流、深度学习;“进”包括教学设计逐层推进,教学活动进退结合、张弛有度。“苏陕帮扶”意义重大,希望大家通过教研活动促进高一、高二、高三的融合。高主任的发言除了对教学提出总结之外,同时也阐述了教研活动的意义。

高一年级模块长、数学备课组长华博:

对李雅洁老师和姜宁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课进行了点评,特别关注到了“三新”背景下的以生为本,师生互动。

高二年级模块长吴纯朝:

吴主任首先肯定了数学教研组过去和现在取得的成绩。然后对两节课进行了评价:(1)两节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教师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这里面包括了教学环节的设计,例题的选取,以及学案的编写。(2)反思在“三新”背景下要如何教学生,课堂如何转型,从教做题到教学生如何思维,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发展打下重要基础。(3)教学中还需关注细节问题,不容忽视。

高二年级模块长李涛:

(1)姜宁老师从高考的地位,以椎体和柱体为载体,以特殊的几何体为主,通过“补形”的方法给出寻找球心的方法。(2)渗透了数学文化。
高二年级备课组长詹金英:


(1)李雅洁老师的课是以问题为主线,逐层讲解,给出立体几何解决问题的思路:“降维”思维;姜宁老师多媒体的使用非常娴熟;(2)师生互动好,针对自己课堂情况谈了看法;(3)数学探究活动如何在我们自己的数学课堂上进行呢?并谈到了数学探究活动的可行性、逻辑性、必要性。她还建议大家:结合观摩,反思自我。

其他老师的发言:

殷书成:两位老师因材施教,符合班级的学情,并反思放在自己的班级这样的主题教学怎么组织?带入自己、带入课堂、反思自我。李老师的课,跟学生谈方法,适合于精英式教学,姜宁老师的课,螺旋式上升,由浅入深,更符合大众化教学。
刘金丹:思路清晰,知识系统;例题经典,变式举一反三;多媒体使用熟练,呈现直观。
赵月琴:模型突出、方法得当、文化渗透;上课如同“烧开水”,要烧开。
陈 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田昌安: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细致、深入、深刻,螺旋式上升。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内容,过程自然。
徐勋环:特殊到一般,一题带一类;学生参与度高,准备充分,学生思考积极。
左 超:以学定教,立足于大多数的学生进行教学。
王英桂:真实的课堂及时必要,自己的教学努力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生成自然。
陈 燕:学习到了空间问题“降维”思想方法。
程 平:一是备课充分,把握学情,课堂容量大,选择例题精当。二是特点突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三是讲评归纳总结解题模型,操作性强,实用性大。
邓 楠:从知识层次上,教学架构和教学环节好;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要以学定教,分层次教学。
刘 焕:全局观,将高考考点渗透到了日常教学;数学文化尤其是数学史的渗透。
郭晓娟:教学过程合理有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富有激情,能影响感化带动学生。
刘 锋: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三新”要求。
陈文强:教法与学法巧妙结合、教学手段恰当合理。
李玉华:学法设计合理,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各环节设计意图明确。

最后,田泽华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自己对于本次观摩交流课的感想和收获:

一是李雅洁老师的课是从特殊几何体开始,通过几何体的变化和变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寻找外接球球心并计算球半径的一般规律和常见方法,课堂立足本质、聚焦思维、发展素养,师生互动紧凑;姜宁老师的课堂主要是通过“补形”,还原到特殊几何体从而确定球心,计算球半径。但是课堂最后一道例题的设计,稍显突兀,导致学生接受较为困难。
二是从外接球定义和球心性质及判定出发到解决实际问题,是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几何体到其他几何体的选取,是从 “特殊”到“一般”。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是“几何体的外接球、内切球”是新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虽然此类题型的考查目前仅出现在高考的选择与填空题中,但也应给予足够重视,不排除在解答题中考查的可能。
四是课堂例题容量大,思维量大,教学过程紧凑。但大部分学生是否能与教师同步,能否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有待商榷。
五是交流发言过程中,有的老师提到两节观摩课都几乎没有完整板书。是因为本节课的重心确实应落在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至于解答过程的规范性书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达成。
六是按照新课标,新教材的编写以四条主线贯穿,作为主线之一的“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张松年老师的专题讲座《自然发展的数学探究活动》,关注“数学探究”,给了我们理论的和操作性的指导。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扎实而富有成效!既有名师的示范,又有名家的点评,还有专家的指点,更有同事们的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教研,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这次教研活动,从上午持续到下午,但数学教研组的参会老师都精神饱满、认真投入、积极思考、发言踊跃,下午的交流研讨一直持续到将近下午6点,也没有人无故离会,令人感动、让人钦佩!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不同的人获得了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一些年轻老师从中学习到了具体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的展示,多媒体的使用,师生互动等等;有经验的老师结合自己具体的学情和班情,带入自己,带入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有一些老师思考更深入,研究如何在“三新”背景下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素养,面向高考、服务社会,为镇安中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
作者:程平
链接:http://sxgy.top/edu/yanxiu/260/
来源:高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