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No.138】教学反思∣从“0”到“100”的思考

2023年2月初,在一次大型考试阅卷中,笔者负责的21题解答情况着实让人大吃一惊。系统随机分配268份试卷,全部改完用时40分钟左右,绝非我没认真,而是学生根本没有作答,零分考题特别多,据统计这268份试卷仅有4份试卷得分超过6分,剩余学生均为零分,零分率高达98.5%。笔者一开始不太相信这一结果,心想这是偶然情况,但咨询身边同事之后,才恍然大悟此题零分得分率远比98.5%高的多。是什么题目会让几百多名,甚至是千名考生出现“零分考题”?一边祈祷这些零分考题不是本校、本班的学生“杰作”,一边脑海里不断涌现诸多疑虑:题目难度大吗?考生基础差吗?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无法解答此题?

带着疑虑,不妨先一睹“零分考题”的真容。题目为:已知f(x)函数的图像与函数Image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求f(x-4)在[5,7]上的值域。此题考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函数值域确定方法的知识点,学生往往能结合生活经验一眼看出题目给出两条曲线关于直线y=x对称等结论,从而确定所求函数的值域。但是,多数学生给出的错解为Image,丢分在于考生没能正确写出函数f(x)的解析式,导致出现大量的零分考题。熟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二级结论的学生能迅速给出正确答案“因为函数f(x)的图像与函数Image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Image”那么此题迎刃而解,分分钟秒杀。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无法在考场给出相应的结论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主观认识不到位。从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未完全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由此可以推测出学生的理解指数的概念也是不正确的,想要正确解答此题,学生需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而很多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将该概念写出,所以导致漏洞百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也逐渐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学习过程、知识运用过程展开,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疫情原因,寒假假期时间较长。虽然中途上过一段时间的网课,但是真正能做到主动学习、主动复习的学生又有多少?面对手机诱惑,又有多少学生能抵挡住?网课期间学生能做到自主、自立吗?这些不仅需要我们的家长、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值得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解决。
二是数学思维培养不全面。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答,不能从数学本质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片面性。原因可能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概念,学生还未真正“知道”指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实质,便匆匆给出正确结果。再者就是在解相关题目时没有进行知识拓展,忽视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导致解题错误百出。当然也有一些同学确实是没有真正理解指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这一概念。
我们知道“举一反三”中“举”的意义在于指代一个事物由多个不同侧面组成。“一”指代一个事物具有多个共同方面。规律告诉我们,一个物体能被举起来的部分越多,它与其他物体之间就越相似。同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结论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总是不能准确记忆课本上的内容,究其原因可能存在遗忘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其他方面的原因。笔者曾问过部分学生:“你还记得学习过的指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吗?”有的同学回答“完了!忘记了!”,有的同学说“记得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记得不是很清楚。”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这也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该问题时无法正确回答,甚至因为答错得到零分。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134页内容,通过具体实例、丰富情境、问题探究等学习过程,给出了反函数的概念。紧接着在探究发现阅读材料中,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教材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怎么会让这么多学生出现零分呢?我想抛开学生遗忘的原因,更多地指向学生学习指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知识时,可能出现“注重结论的积累,忽视思维的培养”的严重问题。反观我们的教学,高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向思维要深度、向思维要效度、向思维要质量,更加突出、强化数学学科育人核心价值功能。《高中数学的标准》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数学思维是一种依据具体实践概念,经过若干步骤,从实践概念抽象化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涉及到实践概念的解释、抽象思维、模拟思维及数学模型和关系的把握等内容。
三是核心素养未有效发展。数学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具有重大作用,自全国卷数学试题难度加大以来,教育部有关部分负责人在众多场合多次指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培养、造就尖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一线数学教师肩负光荣使命,肩负民族振兴重任,数学教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通过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此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原来提出的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师的使命担当。如果一线数学教师过于注重提高学生分数或者学生错误地认为“分数就是王道”,就会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这样的教育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质,使学生难以形成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很少独立思考和创新;课后对知识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在考试时对于没有见过的题目也只能望题兴叹。长此以往,学生将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即便获得了知识也无法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一线数学教师要持续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上下功夫,要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多做文章,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是课程标准未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本题考查内容描述为“知道对数函数Image与指数函数Image互为反函数(a>0且a≠1)。”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学生“知道”?借助什么途径让学生“知道”?让学生“知道”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课程标准在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指导教学设计方面具有重要参考和使用价值,课标有言“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简驭繁;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一线数学教师要适时、及时、时时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版)》,通过学习课标,扎实掌握课程教学实施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开展围绕课标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观点、解决问题和学习研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探索数学规律,培养教育科学探究的习惯,启发学生将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课程中,从而形成较强的素质教育。
基于以上粗浅分析,我个人觉得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育人不是德育老师、班主任的特权,数学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学科特点、学科内容、学习方法、思维认知等方面不断发挥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与价值。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学生排除一切干扰,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光明的世界,形成育人合力,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助力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加强学习,锤炼本领。一方面,党史学习要作为每一名数学教师学习的内容之一。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新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做好党史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培养富有时代责任感和历史自信的接班人;另一方面,认真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扎实落实好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备课中要常用、善用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分层指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程标准,设置合理情境与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与探究、交流与反思,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我们要牢牢记住:要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全面的视野系统地梳理数学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它们在课堂上激发兴趣、开拓视野、提高效率、拓宽知识面,为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涯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是启发思维,改进教学。教育部考试院指出2023年高考难度调整范围首先拿三门主科目来说,数学中加入了“复杂情境”,针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性,进行考核。作为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围绕“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关键词展开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甚至是复杂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本质。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落实《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中的“知道”一词时,尝试借助探究活动,实现活动生成、活动育人之目的。可尝试用以下问题来逐步实现突破。问题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Image及其反函数Image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对称关系吗?问题2.取Image图象上的几个点,如p1(-1,½),p2(0,1),p3(1,2),p1,p2,p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它们在Image的图象上吗?为什么?问题3.如果点Image在函数Image的图象上,那么p0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在函数Image的图象上吗?为什么?问题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问题5.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Image(a>0且a≠1)及其反函数也成立吗?为什么?问题6.我们能借助信息技术演示指数函数Image(a>0且a≠1)及其反函数Image(a>0且a≠1)的这种图象位置特征吗?学生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思维与表达,养成了交流与反思的优良学习品质。这样的思维过程生成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很难遗忘的,也就是这样的思考学习、层层递进学习过程会使得学生在下一次遇到同类问题时,顺理成章地采用类似思考方法,这样养成优秀的数学的思考习惯。

四是多元评价,聚焦素养。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教师来说,也要充分利用评价这种手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过程化”和“结果化”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实行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自我、关注他人、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等优秀品质。同时,将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机结合,开展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中不吝惜多元评价,不吝惜正面评价,不吝惜多次评价,引导学生敢说话、敢表达、敢质疑、敢探究,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指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作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把握好课标要求和内容、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及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实际问题。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必将实现从“0”到“100”的突破,必将打造数学教育新辉煌,必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版权声明:
作者:高尧
链接:http://sxgy.top/edu/fansi/686/
来源:高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