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No.138】教学反思∣从“0”到“100”的思考
2023年2月初,在一次大型考试阅卷中,笔者负责的21题解答情况着实让人大吃一惊。系统随机分配268份试卷,全部改完用时40分钟左右,绝非我没认真改,而是学生根本没有作答,零分考题特别多,据统计这268份试卷仅有4份试卷得分超过6分,剩余学生均为零分,零分率高达98.5%。笔者一开始不太相信这一结果,心想这是偶然情况,但咨询身边同事之后,才恍然大悟此题零分得分率远比98.5%高的多。是什么题目会让几百多名,甚至是千名考生出现“零分考题”?一边祈祷这些零分考题不是本校、本班的学生“杰作”,一边脑海里不断涌现诸多疑虑:题目难度大吗?考生基础差吗?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无法解答此题?
二是加强学习,锤炼本领。一方面,党史学习要作为每一名数学教师学习的内容之一。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新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做好党史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培养富有时代责任感和历史自信的接班人;另一方面,认真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扎实落实好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备课中要常用、善用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分层指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程标准,设置合理情境与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与探究、交流与反思,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我们要牢牢记住:要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全面的视野系统地梳理数学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它们在课堂上激发兴趣、开拓视野、提高效率、拓宽知识面,为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涯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是启发思维,改进教学。教育部考试院指出2023年高考难度调整范围首先拿三门主科目来说,数学中加入了“复杂情境”,针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性,进行考核。作为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围绕“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关键词展开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甚至是复杂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本质。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落实《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中的“知道”一词时,尝试借助探究活动,实现活动生成、活动育人之目的。可尝试用以下问题来逐步实现突破。问题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
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对称关系吗?问题2.取
图象上的几个点,如p1(-1,½),p2(0,1),p3(1,2),p1,p2,p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它们在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问题3.如果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那么p0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在函数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问题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问题5.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
(a>0且a≠1)及其反函数也成立吗?为什么?问题6.我们能借助信息技术演示指数函数
(a>0且a≠1)及其反函数
(a>0且a≠1)的这种图象位置特征吗?学生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思维与表达,养成了交流与反思的优良学习品质。这样的思维过程生成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很难遗忘的,也就是这样的思考学习、层层递进学习过程会使得学生在下一次遇到同类问题时,顺理成章地采用类似思考方法,这样养成优秀的数学的思考习惯。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