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No.122】文化视角下的新课改

在镇安中学领导的精心筹划下,在南京市第一中学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11月16日至11月20日,镇安中学三个年级各个学科共42人赴南京学习交流。本次活动行程五天,去一天、返一天,中间活动三天,活动归来,老师们挂在嘴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两个字:苦与乐。往返的两天,每天是坐地日行数千里,早晚是临窗遥看一银河,为苦。学习交流内容丰富充实,收获满满,为乐!乐的背后,是敬业、责任和情怀!

“苏陕帮扶”支教专家南京一中田泽华
镇安中学邀请做大会交流,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和思考,向大家汇报交流,不当之处,请指正。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所以新课改是一种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大会发言的主题是《文化的视角下的新课改》,鉴于时间关系和篇幅限制,重点谈以下四个方面,点到为止,不做展开:
一、文化的视角下的“立德树人”
【思考】
古人用“道德”两字总结了人类文化。“道”即一切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德”即“社会化”。“社会化”即能推己及人、能推而广之,能有助于建立良序。有助于社会化即“有德”,无助于社会化即“无德”。
在党的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新课改的源头,这是新课标理念的灵魂。“立德”即“成人”即把学生培育成为“社会化”“有德”之人。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能自觉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树人”即“育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有德之才、育有德之英才。
【现实现状】
走进新时代,我国教育已普及化,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英才”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发达的地区、或一些重点名校已经不再比拼所谓“本科率”,而是在实施综合素质的过程性评价、整体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优生”培养。哪些学生群体应重点“立德”?哪些学生群体应重点“育英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措施建议】
针对重点“立德”的学生群体,应相对多一些社会化、人文化和群体性实践活动课程。针对重点“育英才”的学生群体,应相对多一些学科文化课程,切忌无差别的课程设置。

田老师在做大会交流发言
二、应对新课改,要完善和丰富学校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
【思考】
1.管理的原点是人性,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比如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比如“羊群效应”、“破窗效应”、“剧场效应”等等。
2.制度不仅具有约束性,也兼有导向引领性。
3.校园文化能起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即常说的“环境育人”。
4.新课改背景下,管理水平的提升、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的建设、从形式到内容也应与时俱进。
【现实现状】
1.关于工作的计划性。南京一中的学校五年规划、每学期校历、每学期各职能部门工作计划等,南京一中都集印成册,人手一册,方便开展工作。
2.我去过很多学校,很多都实行年级分部管理,其不利的一面已逐渐显现出来,如淡化了学校处室部门的职能、淡化了学校教研组的职能,其实质是强化了小团队的职能,淡化了大团队的职能。一个简单的道理,六个人团队的力量和十八个人团队的力量孰大孰小?比如每个年级到高三基本都要重新开始定制度、搜集资料等等。如此一来,少了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多了重复与消耗。甚至少了同事之间的情分,少了学校的凝聚力,少了学校的文化积淀!
【措施建议】
1.有计划的好处自不必说,没计划的弊端也自不必说。
2.设置文化墙和文化展板,多多益善。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合适的场所,通过文化墙和文化展板宣传、推广、普及学科文化和德育文化。
3.建议每个年级成立三或四人核心领导团队,校级分管部门领导全局协调领导处室,处室全局协调各年级团队,年级核心领导团队每年留一人,进一人,滚动更迭,同时由职能处室负责收集整理资源资料,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员共享,达到经验积累、资源迭代、水平升级!
4.关心青年教师,切实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三、应对新课改,要完善和丰富学校教研教学文化
【思考】
1.没有教研,就没有教学,没有深度教研,就没有有效、高效的教学。教研应个人教研和团队教研相结合。
2.新课改背景下,当务之急是要研读新课标、深挖新教材、关注新高考,让新课程从理论学习到课堂教学实践,推广普及、落地生根。
3.老师不仅要学习实践新课程,还要有意识的向学生宣传渗透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新课标理念,这是高阶的学法指导。
【现实现状】
1.无论是先期进入还是后期进入,在实施新课改的地区和学校,不仅有积极关注、思考和研究新课改的,也有因循守旧、漠不关心的,同时也存在着对新课改精神和理念、甚至对教材理解有偏差的现象。“比如很多学校课堂教学赶进度,以便为高三留出将近一年多复习时间,试图用大量刷题来提高成绩的做法就是实证”(章建跃)。这样导致对数学“四基”掌握不到位、忽视了“四能”的培养、淡化了发展“六素养”。在参加某次备课组交流活动中,有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省略一些性质的证明,以便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多的留给后面的课堂例题和课堂练习?”也曾有老师向我提出:“能不能把新课标中抽象的理论结合教学设计、结合课堂实践向老师们解读”。
2.学生各层次之间较大的差异性,为备课组研讨、为相应老师的教学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措施建议】
1.倡导“基于常态课的教研常态化”和“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的立体化研讨,着力营造“优点说足、不足说够、改进说透”、“观点无对错、贵在交流启发”、“人人可发言、人人要发言”的研讨氛围。
2.号召大家扎实深入的学习研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甚至每一次仅仅就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研讨。
3.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凝炼出“立足原点,聚焦思维,发展素养,培养学者”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并以此为编写指导思想,以高中数学质量水平的四个表现“情景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为纲,研发了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模板,在高尧主任的带领下和“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高尧工作站”所有成员一起,共同开发编写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导学案”。并且为了兼顾不同层次的班级使用,要求“导学案”的编写内容具有“分层次可选择性”。


四、“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就是践行“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就是求每一位学生潜能的最大值,就是让学生向他的理想更靠近。

祝镇安中学的每一位老师明天更幸福,祝镇安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作者:程平
链接:http://sxgy.top/edu/ln/433/
来源:高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